1.德智技融合,构建“三课堂六维度八素养”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和课程特点,结合学情,以“历史发展文脉”为纵线,以“思政元素与设计元素融合、专业传承与专业创新融合”为横线,重构、优化课程内容,设置典型任务,挖掘融入思政教育元素,达到“德”、“智”“技”融合的效果。根据行企业需求、学校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落实“三全育人”总要求,遵循“为人民而设计”的育人理念,围绕“一三八”的课程思政目标,构建“三课堂六维度八素养”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2.产教同频,实时更新,紧跟专业升级和产业发展需求
对接BIM、VR、AR、数字城市等产业新技术,更新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案例,紧跟专业升级和产业发展需求。与国内环境艺术设计产业领域龙头企业光辉城市合作,设计、开发课程资源,学生通过手机端或者VR眼镜即可体验到企业案例的3D场景生成全景图片或全景视频,体验到更真实生动的设计场景,帮助学生了解、掌握产业新技术,助推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
3.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三课堂”,服务不同需求对象,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
聚焦课堂教学,以“自学”为主,建设智慧树“共享课”第一课堂,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微视频、教案、案例、VR体验等上线智慧树共享课平台,学生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学习;以“答疑讨论”为主,建设“翻转课”、“见面课”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互动合作、交流展示、动手实践、项目任务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合作交流等综合素养;以“企业项目”为主,建设“实践课”第三课堂,带领学生走进企业,参与社会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转化。
4.创新“三评价”,构建课程思政实施新保障
创新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课前、课中、课后”考核评价时间维度;贯通“任课教师、团队成员、企业师傅”考核评价主体维度;构建“知识认知、出勤考勤、学习态度、社会实践、专业技能”考核评价内容维度,显性与隐形评价指标体系相结合,检验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提升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