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本课程围绕水产养殖、水生生物、生态环境及管理理论,聚焦渔业特性与经济产业,探讨水产养殖业发展趋势。内容含经济动物繁育技术、养殖生态管理、养殖工程实践及可持续发展策略。通过案例分析与研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世界及我国渔业发展中的典型案例,对渔业生产有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针对典型案例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和分析案例的能力,并能以报告和论文的形式展现对渔业发展的理性思考。
课程教学设计:
本课程以水产养殖学、水生生物学、水生态环境、管理学为理论基础,从渔业的基本特征、经济地位和产业属性出发,围绕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与趋势、水产经济动物繁育与养殖技术、养殖生态与环境、养殖工程、渔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开展典型案例讲授与研讨。
课程旨在采用教师授课与研究生讨论相结合的形式。通过课程学习,使研究生能够对水产养殖有更为实际的感性认识,理解和掌握渔业生产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典型事件,开阔研究生的视野,帮助研究生提高案例分析的能力,提升研究生的水产科学思维能力,培养思辨意识和创新精神。课程是渔业发展硕士专业学位教学课程,也可以作为水产养殖类学术型和全日制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选修课程,以及水产养殖技术人员、渔业管理人员的培训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水产养殖业的核心知识与前沿技术,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教学特色:
1. 授课与讨论相结合:
授课部分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产业实际问题。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升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2. 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结合:
授课过程中,采用电子教案与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信息量,同时结合传统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3. 案例教学:
分享教师典型的科研成果案例,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综合应用能力。通过案例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案例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4. 互动式教学:
课堂讨论与课外答疑相结合,确保学生随时能够获取帮助,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及时解答,形成良性循环。
5. 课程报告与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方向的参考文献,通过查阅文献、自主学习与辅导老师讨论,撰写课程报告。小组分工明确,每个成员都需承担一定责任,共同完成报告撰写与汇报。通过课程报告,提升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论文撰写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