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具有以下特色:第一, 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本课程涵盖民营企业(家)保护、企业刑事风险防控、营商环境优化等重要议题。在人类社会的漫长历史中,市场经济是一个新生儿,它需要特别的呵护。相较于普通人,市场领域的珍贵资源——企业家精神——也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本课程则将以调整传统刑法思维与市场逻辑之间的“时差”为使命,选择该课程的人,要有调适自己思维定势、迎接思维冲击的心理准备。第二,课程结构具有开创性。本课程提出了面向实践的“经济刑法”的概念,即“与市场在事实上具有常态关联的刑法”。在总论层面,本课程提出了独特的分析框架,即“法益内容——法益主体——侵权形式——对刑法的依赖程度——法律后果及效果”五个维度的分析框架。在经济刑法的范围和分论部分,根据经济学中的市场前提、市场失灵和市场后果矫治安排课程内容。
与当前的同类课程相比,本课程在以下几方面具有创新性:第一,用经济学思维构建经济刑法学总论,反思、调整从传统道德伦理社会发展出的刑法理论。主张市场有其独特的运行机制,为道德伦理社会量身定制的传统刑法及与其配套的思维方式,不适合市场经济。在这一理念的基础上,本课程将引导学生系统性地反思当前的刑法思维、制度与实践,探索完善制度、促进经济发展的可能性。第二,本课程将以未来发展为导向,分析经济制度的发展历史,对“文化的滞后性”保持警惕,尝试扭转理论、立法与经济之间的“时差”,构建适应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制度。在实现该任务的过程中,课程将回顾历史上重大的经济犯罪案件及其处理,并从这种回顾性的分析中找到规律,为当前的问题寻找答案。第三,主张在“边际”的意义上观察行为的社会意义,分析该行为的增减对被害人带来的改变。这种新的思维方式,有助于精准界定不同市场主体的责任,增强制度的可预期性,避免因责任过于宽泛而导致的寒蝉效应,为市场主体争取更多自由空间。